事件
2006年10月18日中午,周某、李某邀張樂文一起吃飯,席間幾人喝了點酒,一直到下午2時左右,三人又到一歌廳唱歌,不久周某離開,李某和張樂文又喝了些啤酒。下午4時多,李某通知江某到歌廳結(jié)賬,之后三人又到飯店吃飯,飯后一起乘車離開。
晚上12時左右,有人發(fā)現(xiàn)張樂文躺在某路交叉口的工地邊,便撥打了120。急救人員趕到后,發(fā)現(xiàn)張樂文已經(jīng)死亡。經(jīng)法醫(yī)鑒定,張樂文系酒精中毒死亡。
張樂文出事后,其家人找到李某等人協(xié)商,要求他們賠償,由于雙方對責任分歧較大,張樂文家人就將他們告上了法庭。
張樂文家人的代理人說:“明知張樂文醉酒,其他幾人應(yīng)將他送到醫(yī)院、送回家或通知其家人,但是他們卻讓重度醉酒的張樂文‘流落’街頭,致使張樂文得不到及時救治死亡!
張樂文的家人請求法庭判決李某等三人共同賠償死亡賠償金、被撫養(yǎng)人生活費、喪葬費、精神損害撫慰金共計82301元。
周某則表示,他們沒有過錯,在席中,他們并沒有惡意勸酒,張樂文因為自己酒量所限,才會酒精中毒死亡,與他們沒有關(guān)系。江某則稱,當日下午他趕去與李某和張樂文吃飯時,三人沒有喝酒。另外,在回家途中,張樂文對他出言不遜,他當即下車離開,因此,他不應(yīng)對張樂文的醉酒死亡承擔任何責任。
說法
法院審理后認為,民事活動應(yīng)當遵循自愿、平等、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周某、李某和張樂文一起吃飯喝酒沒有過錯,張樂文家人也無證據(jù)證明周某、李某在喝酒中存在惡意勸酒等過錯行為,但周某和李某在張樂文醉酒后,沒有將其送回家或通知其家人,周某、李某應(yīng)適當給予死者家人補償。江某當日也曾與張樂文一起吃飯,但因無證據(jù)證明其參與喝酒,法院判決江某不作出賠償。最后,法院判決周某、李某各賠償死者家人25767.18元。
律師表示,在社交場合中勸酒或敬酒并沒有什么危害,適度地勸酒、敬酒不需要承擔民事責任。但在與他人挑起的賭酒、斗酒、勸酒等情況下,勸酒人要承擔部分責任,如果采取暴力或威脅的方法強迫他人喝酒的,有可能承擔刑事責任。(文/孫慶輝 周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