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綏德縣“校長追縣長簽字被拘事件”經媒體曝光之后,引發(fā)輿論巨大反響。本報也于2007年12月30日發(fā)表社評《縣長很生氣,后果很嚴重》,分析了縣長崔博行為的失當和以“妨害公務”罪對縣職業(yè)中學校長高勇實施行政拘留于法無據。
或許是迫于輿論壓力,綏德縣長崔博接受記者采訪,對其事發(fā)經過進行了“還原”;直接當事的綏德縣教育局、公安局等部門也直接或間接地提供了事發(fā)當時及事后處理的經過。綜合各方提供的情況,我們大致可以“還原”出以下的幾項事實:其一,在沒有時間仔細審讀文件的情況下,崔縣長拒絕馬上簽字并無過錯;其二,高校長在整個“追著簽字”的過程中,確有失當之處;其三,事發(fā)當日,高校長便在教育局領導的要求和“陪同”之下,上門向崔縣長道歉,崔縣長也接受了他的道歉;其四,事后由教育局、公安局分別對高校長做出的撤職、拘留處分,不是出自崔縣長的授意,他甚至曾經表示,對高校長的處理,應該“以批評教育為主”。
經此一番梳理,崔縣長的蠻橫形象似乎確實有所緩解,被網友戲稱的“2007年最?h長”似乎也可就此“摘帽”。
但我們不得不指出,此番梳理、還原,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崔縣長的蠻橫形象,但于輿論對其行為的批評、質疑,并無實質的緩解。因為一個并不那么蠻橫的縣長,并不等于一個合格稱職的縣長。其行為和行為背后體現(xiàn)出的情感基礎和思維邏輯,無論對其自身形象還是官民關系的傷害,都依然客觀存在。
首先,如果衡之以“人民公仆”的高限標準,則理應于年底之前發(fā)至學生手中的助學金,卻在2007年12月25日尚未簽字落實,已經能構成政府工作的重大疏失,即使崔縣長并不負有直接責任,至少也有領導不力的間接過失。因此,在高校長苦苦相追之下,即使由于來不及審讀文件而無法當時簽字,也應該在電話會議結束之后,馬上找到高校長及時簽字,并就政府工作的失誤向高校長當面道歉,求得高校長和學生們的原諒,同時對其主動督促政府工作的精神提出表揚。如果崔縣長在一般的“官德”之外更具親民意識,則不妨主動邀請高校長上車,利用行車時間說明情況、做出安排。若如此,則一個“公仆”形象躍然而出,即使助學金晚發(fā)幾天,校長、學生也會對政府必要的工作程序予以理解甚至支持。
而崔縣長的實際表現(xiàn),卻是如臨大敵地找來公安局“說明情況”,大咧咧地接受高校長的“道歉”,還煞有介事地要求“以批評教育為主”。如此反客為主的倨傲態(tài)度,哪里還有一點“公仆”的影子?
其次,即使按照“為官之道”的低限標準,崔縣長的行事策略也實在拙劣。以事情的實際演進來看,崔縣長在本縣的權威,足以保證教育局、公安局等政府部門無需崔縣長的直接授意,便會做出讓崔縣長舒心順氣的一系列安排———該撤就撤,該抓便抓。但縣長之所以為縣長,上級之所以為上級,除了位高權重之外,還理當比下級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高校長“攔車簽字”的行為雖有不妥,但其行為沒有任何私利色彩,也不觸犯任何法律,不但合理、合法,甚至頗具道義色彩。對這樣的行為施以行政處罰,看似維護縣長的權威,其實卻是在為其挖坑。此時的崔縣長即使對高校長的行為充滿惱怒,對學生們亟盼助學金的需要沒有任何同情,也應該審時度勢,對教育局、公安局的行為予以嚴厲的批評,并馬上撤銷一切處分,才能挽回惡劣影響于萬一。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順坡下驢”地跌進輿論的漩渦。
總之,在建設和諧社會、親民政府和加強法制建設、輿論監(jiān)督的大環(huán)境下,公民有權要求官員嚴格依法執(zhí)政,人民有權要求官員按照“公仆”的標準服務于人民,輿論也有權對官員的每一個行為、每一次表態(tài)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因此,面對已經造成的惡劣影響,崔縣長盡可“還原”當時情況,卻已經沒有任何辯解的余地。這樣的環(huán)境和如此環(huán)境下新的為官之道,不但崔縣長需要了解和適應,所有的官員都必須了解和適應。(張?zhí)煳担?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