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近一個時期,一些地方紛紛上馬或計劃上馬投資多、規(guī)模大的文化工程,形成了一種現象。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這本是好事情,文化需要發(fā)展,需要繁榮,但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是否等同于大工程、大手筆?文化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文化政績還是文化民生?這些問題值得思考。
“永靖縣3000萬元建黃河三峽孔子大殿”、“華亭縣3000多萬元建秦皇祭天文化廣場三期工程”、“臨洮縣8000萬元建老子文化園”……最近,一向“春風不度玉門關”的甘肅顯得頗不寧靜。連日來,有媒體報道了甘肅三個縣不惜血本打造“文化古董”,引起廣泛關注。
甘肅是一個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2007年人均收入全國倒數第一。如此巨資投入在這些文化“大項目”上,當地到底是出于何種考慮?
為什么爭上“大項目”?
根據三個縣有關部門的解釋,這些文化“大項目”的背后,有著“不得不建”、“時不我待”的理由。
3月14日,黃河三峽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在永靖縣舉行奠基儀式。據介紹,這是“西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占地113畝,擬建“三殿五院”。三殿為大成殿、四圣殿、七十二賢殿,五院為儒學研究院、黃河文化院、書畫藝術院、學子成就院、名人功德院。
為何要建這個中心?永靖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解釋說,永靖是西北地區(qū)最大的孔氏后裔聚集區(qū)。歷經幾代人修建的孔子大成殿及奎文閣,在1960年由于國家修建鹽鍋峽電站水位上升、土地鹽堿侵蝕而被迫拆除。此后一直沒有一處祭奠孔子的地方,當地3.5萬孔氏后裔無法追宗問祖,強烈要求修建孔子大成殿!巴瑫r,這也是黃河三峽旅游業(yè)發(fā)展的迫切需要!痹撠撠熑苏f。
同樣是在3月14日,蘭州一家媒體刊登消息,稱華亭縣今年計劃投資3480萬元,實施秦皇祭天文化廣場三期工程,強力推動蓮花臺景區(qū)建成,彰顯“秦皇祭天第一壇”特色旅游品牌的文化內涵,力爭形成與北京天壇、山東泰山齊名的“中國祭天三壇 ”。
4月8日,華亭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秦皇祭天壇一、二期工程早已完成。一期塑了個秦始皇像,二期在雕像周圍修了些配套建筑,去年搞了個祭天儀式。至于第三期工程,是有這個構想。我們請設計公司弄了個方案,目前正在征求大家意見,還沒有敲定。最后要花多少錢,也沒定,現在只是紙上談兵!辈贿^,當天記者在華亭縣政府網站上看到了一則發(fā)布時間為3月6日的《華亭縣將大手筆建設秦皇祭天文化廣場三期工程》的消息,提到的投資規(guī)模和工程設想與蘭州那家媒體的報道基本相符。
與這兩個工程比起來,“臨洮縣8000萬元建老子文化園”的消息近期曝光率更高。臨洮縣旅游局在關于“老子文化園”的簡介中,稱該園總面積1500畝,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中國老子博物館區(qū)及祭祀廣場、中國老子飛升紀念景區(qū)、中國老子研究院區(qū)、臨洮傳統(tǒng)民俗街區(qū)及居住區(qū)等。
臨洮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說,臨洮是老子的“飛升地”,建設“老子文化園”也是想打造這一知名文化品牌。不過,文化園目前只是一個規(guī)劃,還沒有付諸實施。投資規(guī)模多大,也沒有確定。
“大項目”錢從何來?
無論是幾百萬元還是幾千萬元,對西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一個縣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投入。那么,這些文化“大項目”建設的錢將從何而來?
4月7日,記者在永靖縣政府網站上看到一則《關于修建“黃河三峽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的公告》,公告稱“動員社會各界,不分姓氏、不分民族、不分地域,積極募捐籌資修建‘黃河三峽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并詳細列出了募捐獎勵條件:“籌建委員會根據企事業(yè)單位及個人募捐的資金情況設置功德簿、功德榜、功德碑及功德傳。捐款在100元(不包括100元)以下的入簿,100元—500元(不包括500元)的上榜,500元以上的上碑,30000元以上的立傳!
采訪中,永靖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解釋說,工程將采取“民建公助”方式多方籌措資金,以社會募捐為主,政府幫助指導為輔,估算總投資為3000萬元。這位負責人認為,“建設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順應民意,政府應該給予支持”,不過,“不存在有些媒體所謂的‘形式主義’、‘形象工程’的問題。一次性規(guī)劃,分期實施,階段投資適度,不存在‘貪大求洋、奢侈浪費’的問題”。
對于計劃投資3480萬元的“秦皇祭天文化廣場三期工程”,華亭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政府哪有這個錢?資金主要來自民間和企業(yè)。”
提及“老子文化園”,臨洮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坦言,“我們縣財政一年的收入才1個多億,怎么可能拿出8000萬元建老子文化園?”這位負責人表示,“即使要投資,也不是政府出錢,而是要通過招商引資,由企業(yè)、老板出錢,是一種商業(yè)行為!
采訪中發(fā)現,“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可能是這三個縣出臺規(guī)劃的共同初衷。臨洮縣文化局發(fā)布的“老子文化園”招商引資公告稱,“項目建成后,年可實現營業(yè)收入為250萬元,營業(yè)稅及附加17萬元,利潤總額為37.8萬元,項目投資回收期約為7.9年。”
而臨洮當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的看法可能更有普遍性,“臨洮是一個礦產資源貧乏、大中型企業(yè)極少的縣,老子文化最有可能成為臨洮的一張世界級名片。那么,臨洮為什么就不能建‘老子文化園’?為什么就要因為是國家級貧困縣而喪失擺脫貧困的契機呢?”
有專家就此表示,姑且不論“經濟”這臺大戲唱得究竟如何,這些“大項目”建成后,老百姓究竟能得到多少實實在在的好處呢?在當地,還有許多歷史遺跡亟待保護,群眾身邊還缺少好的文化設施和服務條件,政府的投入是不是應該更多地考慮文化民生呢? (曾華鋒)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