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二日電 題:變味的駐京辦應退出歷史舞臺?
中新社記者 于立霄
駐京辦是留還是撤,連日來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炒得沸沸揚揚。這個被輿論認為是缺乏監(jiān)督制約、容易滋生腐敗的駐京辦引發(fā)的一系列社會問題,讓人們不得不對它存在的必要性提出強烈質(zhì)疑。
先從河南駐京辦天價購置假茅臺曝光談起。在全球經(jīng)濟危機的背景下,許昌市、漯河市駐京聯(lián)絡處處驚不變地購買了七百七十七瓶價值六十六萬余元的“貴州茅臺酒”,輿論嘩然。事后他們又辯稱,茅臺是為家鄉(xiāng)的賓館代購,并非用于本處的招待消費云云,令人難以置信。
長期以來,駐京辦是天高皇帝遠,屬于“地方?jīng)]法管,北京管不了,別人管不著”的三不管地帶,只要能把來京的一些地方官員侍候滿意,誰還在乎多喝幾瓶茅臺洋酒,多花幾個銀兩呢?
駐京辦誕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是各省與中央各部門保持“上傳下達”的紐帶,成立初衷的確有其合理性。但后來它的味道變了,一些辦事處逐漸淪為各地方“跑部錢進”的陣地。為了彌補經(jīng)費不足,部分駐京辦官員利用亦官亦商的雙重身份,打著政府的旗號、拿納稅人的錢財做生意,催生了一批腐敗官員,也滋生了一批特權階層。
事實上,積多年之弊,現(xiàn)在的各地駐京辦和駐外辦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職責不明,浪費公帑,管理薄弱等,因而滋生腐敗、異化“公關、干擾資源分配和行政審批等,負面報道不絕于耳。
不堪壓力的山東濰坊市日前決定撤銷駐京辦等十一家駐外辦事處,此事一經(jīng)公布,輿論一片叫好,有評論給予積極肯定,認為這一舉措既節(jié)省了政府開支,又有利于反腐倡廉。
其實,濰坊市主動撤銷駐京辦,與中央行政體制改革的“下放財政權”有著直接關系。今年二月,中央政府決定將多數(shù)審批項目權和投資項目權下放到地方省市,各地專員不必再“跑步錢進”了,駐京辦失去了其主要職能,也不再是獨當一面的聯(lián)絡點了。
應當理性地撤銷那些“掛空名”的駐京辦,成為輿論一致的心聲。事實上,當今通訊、網(wǎng)絡發(fā)達,上傳下達并非難事,何必還設立駐京辦呢?
那么,駐京辦真的完成了歷史使命,到了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刻嗎?有人認為,駐京辦是存是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加強內(nèi)部管理,明晰責權利,減少開支浪費,避免腐化與異化。
更有甚者直言,如果不從根本上轉變政府職能,增加部委相關項目審批的透明度,那些撤銷的“變質(zhì)駐京辦”還會改頭換面,卷土重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