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日,在緬甸生活長達60多年的中國遠征軍老兵、廣安籍88歲的老人劉召回終于回到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裕民鎮(zhèn)陶家溝村,與家人團聚。據了解,1942年3月,在抗日戰(zhàn)爭最為關鍵的時刻,10萬中國遠征軍從畹町走出國門,抗日救國。戰(zhàn)后,有上千遠征軍留在了戰(zhàn)場緬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異鄉(xiāng)生活。今年5月,在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找到尚在人世的留緬中國遠征軍老兵21人,分別生活在緬甸密支那、曼德勒等城市。他們當中年齡最小的84歲,最大的91歲。其中四川籍遠征軍老兵有5人。 中新社發(fā) 杜修戰(zhàn) 攝
九名流落在緬甸的中國遠征軍老兵,五月三十日從云南瑞麗畹町口岸踏上回鄉(xiāng)探親之路。六十七年前,他們從這里走出國門抗擊日本侵略者,今天他們從這里返鄉(xiāng)尋親,感受祖國的繁榮富強。當日,老兵們還參觀了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及瑞麗口岸,感受了祖國的巨大的變化,當地政府高規(guī)格宴請他們。圖為老兵進入中國境內受到熱情歡迎。 中新社發(fā) 保旭 攝
5月30日下午4:15,9名老兵在兒子、女兒或孫子的攙扶下,列隊從畹町橋回到了闊別幾十年的祖國。
這支沉默的隊伍,盡管步履蹣跚,卻走得堅毅、凝重。60多年前,他們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浴血奮戰(zhàn),卻一度被歷史無情拋棄。這次探親對他們來說,是第一次也許是最后一次。
喧囂的歡迎人群在迎面走來的這支隊伍前瞬間安靜了下來,人們被老兵們雖然衰老卻英姿尚存的氣勢所震撼。終于,有人打破沉默鼓起了掌,更多的掌聲隨之熱烈地響起。
這是幾十年來最大的一個中國遠征軍老兵回國尋親團。
2009年4月第15期的《瞭望東方周刊》,刊登了一組有關流落在云南邊境或緬甸的中國遠征軍的故事,這組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該組報道的主要采寫記者孫春龍決定發(fā)起一次遠征軍老兵回國尋親活動。孫春龍在緬甸尋找到24名還健在的遠征軍老兵,由于種種原因,此次回國的老兵只有9名。
94歲的經明清淚如雨下。他22歲參軍開赴滇緬戰(zhàn)場一線,后來到了印度,抗戰(zhàn)勝利后輾轉來到緬印邊境的格力謬,70多年間他從沒有回過家鄉(xiāng)江蘇南京。踏上祖國土地后,經明清不停地對孫春龍說:“我弟弟病重,我要趕回去看他,明天能買到飛機票嗎?”其實經明清的弟弟多年前就去世了,老人收到弟弟病重的信是多年前寫的,老人的記憶還留在那一年。
抗戰(zhàn)時,經明清是新編200師機械化部隊的裝甲兵,抗戰(zhàn)勝利后,他回印度取回了自己存在那里的積蓄,在格力謬開了一家汽車修理廠。由于害怕被抓回去,他把自己的名字“經乘國”改為“經明清”,并與一位有中國血統(tǒng)的緬甸女人結婚,育有兩男四女。為了養(yǎng)家,他舍不得用辛苦賺來的錢回家探親,“那要很多錢,這足夠給家里添置更多的東西。”
盡管年事已高,但探親團的老兵們都非常樂意接受采訪。曾在38師任少尉的鐘玉清總愛對記者說:“你聽我慢慢給你講,這個歷史很長!
原以為要回國“吃太平糧”的鐘玉清,卻獲悉部隊回國后要北上“剿匪”,于是他從部隊逃了出來,留在了緬甸曼德勒!拔也幌朐俅蛘塘。為了國家,我打了8年的仗,我們把日本人打敗了,卻要回去打內戰(zhàn)。老百姓生活那么艱苦,他們的眼淚還沒有干,為什么要這樣互相殘殺。所以我決不回去。”他說。
記者問他:“這么多年在國外,您覺得苦嗎?”老人嘆了口氣:“苦啊,怎么不苦。在國外語言不通,又沒有錢,只能靠做點小生意維持生活。有時還要隱姓埋名,不能對人講自己過去的歷史!
探親團里的楊子臣對這種苦感同身受。
90歲的楊子臣是四川綿陽三臺人。18歲那年他成為了38師的一名新兵,并到了印度。在反攻緬甸的戰(zhàn)役中,楊子臣是防毒排和噴火排的士兵。楊子臣記得,在攻打緬甸八莫時,陣地上一片寂靜,靜得連對方陣地上有人咳嗽的聲音都聽得一清二楚。日軍的碉堡十分牢固,部隊使用了噴火炮。楊子臣看見一個敵人從碉堡跳出來,滿身是火。最終,碉堡被粉碎了,但噴火排僅剩下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他。
抗戰(zhàn)勝利后,不愿意再到山東打仗的他留在了緬甸密支那。起初,他一直隱姓埋名,干過很多工作,多年的拼搏,使他成為了留在密支那的遠征軍老兵中生活最富裕的人。
1995年,楊子臣、黃艷麟、孫增官、李錫全、葛永昌、艾云昌6名老兵在緬甸密支那發(fā)起了為中國遠征軍重修墓地的活動。奔走吶喊的10余年間,6名老人已經死了3名。他們的呼吁也終于得到當地克欽邦政府的支持,答應可以擇地重修,但卻因為資金的匱乏而暫時不能進行。
今年4月10日,3位老人寫了一份《告密支那各僑團僑社暨全體同胞書》,呼吁成立籌款委員會:“抗戰(zhàn)勝利已經六十余載,我無主忠骨仍散落四野八荒,無依英魂似游離于風雨寒林,于心何忍,情又何堪?日本人早已立慰靈塔、安魂寺等于斯地。身為我華夏后裔,怎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呢?”
74歲的緬甸曼德勒多省籍同鄉(xiāng)會副會長王榮森傷感地說,如今,密支那100多名老兵中只剩5人,臘戌20多名老兵中只剩兩人,克里謬20多名老兵中只剩1人,這些老人都已經風燭殘年。“幾十年來,很少有人來探望這些老兵,也很少有老兵能踏上回家的路。也許,人們遺忘了老兵,一些老兵也遺忘了戰(zhàn)爭。但是回家卻是老兵們至死都無法遺失的夢啊。”記者 張文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