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jīng)濟對話結(jié)束后,中國承諾將允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投資股指期貨產(chǎn)品,這也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與猜想,部分人士擔心股指期貨引進外資會引發(fā)金融危機。我們認為,這與市場的運行實踐不相吻合,也不符合經(jīng)濟學基本原理,應該予以厘清。
誤區(qū)之一:“操縱論”
有觀點認為,境外機構資金量大、擁有美元和大宗商品話語權,進而將利用這些優(yōu)勢操縱中國股指。持操縱論觀點的人其實對期貨市場的運行機制沒有深入地研究,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中都說明股指期貨是不可操縱的。
期貨的合約生成機制與證券現(xiàn)貨不同,它的合約數(shù)量隨著交易量變動,可以無限生成,因此,任何機構也不可能拿足所謂“籌碼”,誰也不能成為大戶,因為市場是無限開放的,全社會的資金是無限的,合約的總量是未知數(shù)。在一個資金無限、合約無限生產(chǎn)的市場上,任何所謂大戶都不可能憑借自己力量操縱價格。
另一方面,期貨的交易機制是多空雙方向交易,不僅有做多的,同時對應有做空的,只要價格的變動使任何一方認為具有投資獲利的空間,投資者就會進行反方向操作,當價格因某一個大戶的操作出現(xiàn)背離基本面支持,就會有無數(shù)個大戶進行反方向操作,投資獲利。
從實踐中看,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國還沒有發(fā)生過成功操縱股指期貨的先例,那種認為可操縱的觀點其理由是“莫須有”。
那么在我國的期貨市場試點初期為什么出現(xiàn)了許多“操縱”市場的事件呢,這不就說明期貨價格是可以操縱的嗎?實際上,當時大戶能夠操縱價格,主要是因為能夠和交易所聯(lián)手,通過限制期貨交易、實物交割和隨時修改交易所規(guī)則實現(xiàn)的。今天這些條件已不復存在,那只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
誤區(qū)之二:“陰謀論”
有觀點認為,放行QFII入市實質(zhì)上是進一步打通了A股和境外市場,減少了跨境套利的阻礙,會成為QFII做空中國的通道,甚至認為允許QFII參與股指期貨無異于“引狼入室”。
“陰謀論”在本質(zhì)上是認為外資可以通過股指期貨來做空中國,其背景就是1997年的香港金融市場保衛(wèi)戰(zhàn)。其前提是我國的股票市場是虛高的,外資來了可以通過打壓股指獲利,甚至可以通過打壓股指造成中國股市崩盤。
實際上,從許多公開資料來看,情況并非如此,世界著名投資大師巴菲特就看好中國,現(xiàn)在還沒有看到國際上超級機構來唱空中國;再者,外資機構進入股指市場都是為了投資獲利,既然是為了投資獲利,它一定根據(jù)中國的基本面來進行操作。只要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是可持續(xù)的,那么外資做空中國也不會成功。
誤區(qū)之三:“利益輸送論”
允許QFII進入股指期貨市場,也讓一些人聯(lián)想到當年上證綜指在1500點QFII正式進入中國A股的場景,并由此認為境外投資者是來分享中國股市繁榮的。
如果股市就此開始新一輪牛市,那么為何中國機構投資者不廣泛參與,率先分享股市繁榮呢?2005年上證綜指在1000點時,許多國內(nèi)機構投資者紛紛撤離,而QFII則大舉進場,抄到了歷史大底。我們已經(jīng)有了大量的機構投資者,許多基金經(jīng)理水平已經(jīng)能夠與國際投資大師相提并論,若認為引進QFII進入股指期貨是利益輸送,我們這些機構投資者為何不率先進入股指期貨呢?可見,“利益輸送論”的假設條件連“利益輸送論”者也不相信。
俗話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國證券市場需要機構投資者的戰(zhàn)略性投資來減少因情緒而導致的市場波動,但事實恰恰相反,這對于我們建全證券市場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通過引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股指期貨,有利于國內(nèi)投資者向其學習成熟的操作理念進行理性投資,也可以通過競爭來提高我們機構投資者的競爭力。(常清 王軍 作者之一常清為本報專家委員會委員)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文舉】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