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7月20日電 綜合臺灣《聯(lián)合報》報道,近六十年后,為了共商建校百年校慶,北京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與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日前首度聚首臺灣,暢談兩校的同與不同。
內(nèi)外神似 兩校長一見如故
“我們一見如故!”北京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曾經(jīng)來臺訪問七天,幾乎天天與新竹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見面。陳力俊流露南方人的溫文爾雅,顧秉林則有東北人的直爽豪邁。雖是初識,談起兩校未來、對學生的看法,想法不謀而合。
兩校校長背景相似。顧秉林與陳力俊同為物理學家,各是兩岸最受敬重的中國科學院與“中央研究院”院士;年齡也相仿,顧秉林只比陳力俊長一歲。
兩校校風共同點更多,校訓、校歌、;兆圆淮裕l(fā)展路線也很相似:都先發(fā)展理工、再補足人文養(yǎng)分。另外,兩校不僅內(nèi)在精神神似,就連“外表”也同樣傾國傾城,都是兩岸票選“最美大學”。
“一個學校潛在的精神文化,主導很長的歷史時期!鳖櫛终J為,校訓、校歌是學校的“潛在的精神文化”,潛移默化中靜靜引領(lǐng)兩校。而如北京清華大學著名景點“水木清華”,雖然新竹清華大學人無緣目睹康熙御筆所提的“水木清華”匾額,但這四字仍深植心中飄散芬芳,成就清大幽美的校園風光。
兩校的相似點讓人驚嘆冥冥天意,不同處則讓人憂心臺灣的競爭力。陳力俊雖以“社會進化過程的早晚”為由,解釋臺灣學生不如大陸學生用功、有企圖心,但話里聽得出擔憂。而北京清華大學投注在每個學生身上的經(jīng)費是新竹清華大學的兩倍,陳力俊更直接點名“教育政策要檢討”。
優(yōu)勢互補 可能性很多
兩位校長在接受采訪時都表示,兩?梢越梃b對方,優(yōu)勢互補。
顧秉林謙遜地說,臺灣清華大學跨領(lǐng)域、學科的方向很值得學習,北京清華大學相較起來比較“固化”。這次來臺灣,同行的研發(fā)長便到新竹清華專門研究這件事。
陳力俊則表示,北京清華大學的宏觀規(guī)劃,很值得效法。北京清華有美術(shù)學院、傳播學院、又有醫(yī)學院,一步步地擴充。但臺灣做這些事情比較困難。他說,世界上沒有學校像我們這樣,分開這么久;卻因為同根同源,很能夠融合,還能夠互補。
陳力俊還透露,兩校合作的可能性很多,新竹清華現(xiàn)在準備與北京清華建立共同實驗室,期許做“東方的貝爾實驗室”。
針對兩岸學生用功程度的對比,陳力俊以其親身經(jīng)歷說,我到北京清華,發(fā)現(xiàn)學生都在念書,圖書館、教室里都是滿滿的學生、都在念書!芭_灣早期是這樣,現(xiàn)在不再是這樣”。
顧秉林解釋說,大陸學生確實特別用功。這跟經(jīng)濟發(fā)展有關(guān),我們百分之七十的人無法讀大學。
顧秉林還說,臺灣學生有禮貌、給人謙虛、好學印象,思想上比較活躍。
此外,臺灣即將開放陸生赴臺及采認大陸學歷,對此,兩位校長表示,“愈開放愈好”,“臺灣腳步太慢”。
新聞背景:
1908年,在清廷駐美公使梁誠、容閎奔走之下,美國國會通過退還庚子賠款(約一千四百八十余萬美元),全數(shù)用于中國留學生赴美之費用。三年后中美用這筆款項在北京創(chuàng)辦“清華學堂”,這便是北京清華大學的前身。1956年,臺當局“行政院”敦請在美的北京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返臺主持復(fù)校,誕生新竹清華大學。
參與互動(0) | 【編輯:朱鵬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