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月15日電 從廣州經(jīng)香港欲前往臺中港的巴拿馬籍貨輪“大佶輪”,昨日凌晨在臺灣海峽沉沒。獲救的二副朱福儀昨天說,原因是浪大風強,船身強烈搖晃,載運的碎花崗石可能全部滾動到一邊,致船身輕重不一,船頭嚴重前傾入水。但臺中港務局人員認為,也可能是因船身腐蝕,受大海浪侵襲而進水。真正原因還待海事調查。
據(jù)臺灣《聯(lián)合報》報道,大佶輪沉沒,船難發(fā)生后,船長董生觀落海后失蹤,沉船原因不詳。一名經(jīng)常行駛臺灣及香港航線的楊姓船長表示,大佶輪行駛臺灣海峽經(jīng)驗豐富,熟悉航道,逆風行駛很安全,航經(jīng)離岸二十海浬的航道也很正常,推論船艙進水可能是船本身發(fā)生問題。
臺中縣梧棲象氣站人員表示,昨天凌晨三時左右,梧棲至彰化鹿港海域吹北風,風速為每秒十二米至二十一點五米,換算約六級至九級風,瞬間最大風速為每秒二十二米,也是九級風,海象只比平常惡劣。
另據(jù)《中國時報》報道,臺灣北部和中部海域,每到冬季就會籠罩在強勁的東北季風下。有資深船員指出,東北季風根本就是老舊砂石船的殺手,包括近日發(fā)生的大佶輪和瑪莉納號船難,到三年前的瑞太八號、八年前的花蓮一號,全都栽在東北季風的滔天大浪中,民間甚至有砂石船的黑色二月傳說。
資深的海巡人員認為,砂石船泰半老舊,加上礦砂又重,在強烈東北季風環(huán)伺臺灣海域期間,容易翻覆沉沒。
他指出,前述翻覆的船只都是在強烈東北季風下航行于臺灣中部或北部海域,行船人“不怕浪大,怕的是涌”,接二連三的涌浪足以讓船只轉向、側面受風,載運砂石或鐵砂的船只,經(jīng)過左右搖蕩,很容易失去重心;若封艙未落實或船只老舊,讓打上甲板的浪水進入船艙,就很有可能沉沒。
去年沉沒的瑪莉納號獲救輪機長就曾指出,當時海風強勁,浪太大,貨艙艙蓋整個被浪掀翻,船只傾斜后大量進水,砂石吸收海水,船底涌浪不斷,導致整艘船左傾右斜,三五分鐘即翻覆。
資深海事人員語重心長地指出,船艙安檢也應包括裝載貨物是否超載,一般跑砂石船的船員與家屬,最擔心的就是砂石船齡動輒超過二三十年,船艙蓋經(jīng)常銹蝕,無法封閉,容易進水。
像花蓮一號、瑞太八號出事當天,陣風都是十級,瑪莉納號發(fā)生意外時,陣風更高達十一級,浪高少說都有四至六米以上,海水極易灌至貨艙內(nèi),船又老舊,排水不良,幾個浪頭,海水很快就會灌滿船艙。船只承受不住突然的龐大重力,加以東北季風的巨大風浪不斷襲擊,船不沉才怪。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