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情系長安——兩岸文化聯(lián)誼行”文化交流參訪團一行在陜西黃陵舉行了恭祭軒轅黃帝、栽植紀念林、書畫交流等系列活動。圖為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程建人等共同栽植紀念樹。 中新社發(fā) 張宇 攝
中新社陜西黃陵七月十九日電 題:用日月潭的水澆灌黃帝陵的樹——臺灣文化界人士恭祭軒轅黃帝
中新社記者 曾嘉
“唯我黃帝,中華祖先,天縱神圣,公孫軒轅!迸_灣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曾永義代表九十六位臺灣文化界人士,恭讀祭奠軒轅黃帝祭文。與二十年前第一次來此祭祖相比,曾永義說,現(xiàn)在大陸更加重視中華傳統(tǒng)文化傳承,兩岸同胞的共同祖先得到更多的尊重。
“情系長安——兩岸文化聯(lián)誼行”文化交流參訪團十九日來到黃帝陵,祭拜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二00四年祭拜黃帝陵被定為國家級祭祀,每年有上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前來拜謁。
橋山巍巍,鼓樂聲聲。上午七時四十五分,參訪團一行在祭祀樂隊的引領下,懷虔誠之心信步登上橋山,面對樸素的先祖陵寢,全體肅立。
八時許,祭祀活動開始,在黃帝陵管理局局長姜文華主持下,首先擊鼓九通(寓意九九歸一,九州升平)、鳴鐘三響,告慰先祖。臺灣嘉賓團團長程建人、中華文化聯(lián)誼會會長助理汪志剛代表向黃帝陵敬獻花籃,臺灣信和國際法律事務所所長焦仁和、新興民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許信良、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代表上高香三炷。
曾永義教授恭讀一百八十四字祭文,祭文讀畢,全體參祭人員向黃帝像行三鞠躬禮。隨后參訪團成員繞黃帝陵逆時針掃墓一周,念祖思親、追本溯源。
回顧二十年前第一次來祭拜黃帝陵,曾永義說,當年他帶領臺灣古老的樂團漢唐樂府來此祭陵,二十年前黃陵縣沒有現(xiàn)在的經濟發(fā)達、市容整潔,黃帝陵陵道也不整齊,黃昏來謁陵,要麻煩鄰縣的縣長幫忙接電過來,有了照明,才能完成祭祀儀式。而現(xiàn)在黃帝陵漫山遍野都種滿松柏,陵道平整,各種文物保護措施井井有條,祭祀儀式莊重肅穆。
“一個民族要能夠屹立于世界,這個民族一定要團結。中華民族是多元性宗族,共同的祖先象征就是軒轅黃帝,對黃帝的尊崇也就是對中華民族的愛!”他說。
為表現(xiàn)參訪團嘉賓共同心愿,九時許,參訪團一行在黃帝陵所在橋山共同栽下二十五棵松樹。臺灣嘉賓們專門帶來阿里山的土和日月潭的水,為這些寓意兩岸同胞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樹苗培土、澆水。而黃陵縣也向參訪團回贈了橋山土和沮河水。沮河傳說是黃帝成龍升天時,老百姓用眼淚流成的一條河,她環(huán)繞黃帝陵,是黃陵縣的母親河。
帶著日月潭水來的前;鶗倍麻L兼秘書長焦仁和這次是第一次來祭黃帝陵,他說,作為多年從事兩岸工作的人,他感觸兩岸之間最大的共同處就是血緣,文化同根同源,大陸這些年提倡中華文化,朝這個方向走,兩岸會越走越近。“黃帝是全世界華夏兒女的共同祖先,今天能來這里祭拜,也是一嘗多年夙愿。”
植樹活動后,兩岸書畫家在軒轅廟古柏院舉行書畫交流筆會,臺灣中國書法協(xié)會顧問陳坤一即興作詩一首,并在千年柏樹下?lián)]毫而成:堂堂華胄五千年,黃帝崇陵在眼前;祭祖長懷開世業(yè),焚香自許繼堯天。青松經雪根彌健,菡萏迎風花更妍;但使明眸窮萬里,漢聲震 鑠慰華巔。(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