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臺灣女大學生,放棄專業(yè)去當展場女郎,是不是“可惜了”?臺大校長李嗣涔日前一番感慨,引發(fā)了島內一場大討論,也催生了一個新詞“妹現(xiàn)象”
透視島內“妹現(xiàn)象”(熱點解讀)
話題:無處不在的“妹”
島內喜歡把美女稱為“正妹”,亦即“正點美眉”,穿著暴露出位的女孩,則被稱作“辣妹”,比如著名的檳榔西施,靠清涼裝束吸引顧客,是辣妹的典型代表。
不管是正妹還是辣妹,都有吸引人潮、匯聚人氣的效果。所以臺灣的各種展覽、行銷會、社團活動,甚至選舉造勢和游行示威,都少不了正妹辣妹助陣;日常的電視、報紙上,美女從不缺席,辣妹正妹就是好新聞;網絡上,選美運動鋪天蓋地,網友樂此不疲,為了查出美女真身,動用人肉搜索也是家常便飯。
新近成為媒體新寵的臺大美女們,便是網絡選美的產物。島內論壇先是選出“臺大五姬”,接著又整出“臺大十三妹”,被認為兼具美貌與智慧的18位臺大正妹,生活照、工作照頻現(xiàn)電視、報紙,身份資料也被巨細無遺公諸于眾。
這些美女之中,有不少人已挺身進軍演藝界。如“五姬”中的翁滋蔓,正擔任娛樂節(jié)目主持人,陳匡怡被指定在周杰倫新歌視屏中擔任女主角,“十三妹”中,楊伊湄在電玩游戲中扮演火辣蜘蛛精等等。
6月5日,臺大舉行畢業(yè)典禮。記者對校長李嗣涔的提問,也離不開美女話題:對“臺大十三妹”中有人去當展場女郎,怎么看?校長直言答道:“有點可惜,臺大學生有這么好的天賦、內涵,應該可以更好一點!
校長這番言論馬上引來了不少年輕學子的強烈反擊。美女放棄專業(yè),靠美貌賺錢出名,有錯嗎?島內各界為此展開了一場圍繞“妹現(xiàn)象”的大討論。
反方:尊重自由發(fā)展
年輕的臺大學子并不認同校長的觀點。臺大學生會的傅偉哲指出,為何臺大學生不能當展場女郎?校長又如何知道展場女郎不需要內涵?許多影視明星也都擁有高學歷,在不同領域發(fā)光發(fā)熱,也是學校對社會的貢獻;每個職業(yè)都值得尊重,學校應尊重學生自由發(fā)展。
畢業(yè)于臺灣政治大學的主持人陶晶瑩反駁:“高學歷不代表一切,臺大畢業(yè)生也可能是貪污的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陳水扁)。若演藝圈讓學者觀感不好,表示我們還有繼續(xù)努力的責任,但也請學者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有“宅神”之稱的網絡作家朱學恒則開炮說,正妹對社會的貢獻,可不輸一位臺大教授,因為正妹身負美化商品的重責大任,事實上各行各業(yè)都打美女牌,就連賣計算機防毒軟件的廠商,都透過網絡秀影片,辦起正妹比賽,目的也是拼業(yè)績。業(yè)者透露請正妹來加持,不管瀏覽率還是實體活動,吸引的人潮會多出四成。
話題中心的當事人作何感想呢?“五姬”之一的翁滋蔓目前在電視臺主持娛樂新聞,她說,校長是愛學子心切,我覺得自己適合這份工作,在臺大學到的營銷、剪輯、傳播,對我現(xiàn)在的工作都有幫助。
而“十三妹”之中當模特兒已經4年的林俞汝去年才從臺大工管系畢業(yè),她說就是因為臺大校風開放,才讓他們對就業(yè)有更多元的想法,希望不是當個只靠臉蛋的花瓶。對自己的選擇,她“一點都不后悔”。
正方:出賣色相庸俗
言論引起反彈,李嗣涔隔天又對自己的話作出解釋,他說,職業(yè)沒有貴賤,他的發(fā)言只是認為臺大人才卓越,應在專業(yè)領域努力,學以致用,但僅是個人對學生的期望。
大學校園內也不乏贊同聲音。臺大政治系大三女生陳冠伶表示,校園正妹現(xiàn)象使得女生被迫被他人拿來“排名”,“我實在不懂為何一定要一直拿外貌作討論”。她質疑,這種做法實在有物化女性的嫌疑。名模老師陳婉若則表示,看到這么多學妹進入演藝圈,不免擔心她們有沒有做好人生規(guī)劃。
有人批評,汽車展請所謂賽車皇后來促銷,電玩游戲展請火辣女郎來助陣,似乎都還“順理成章”,只是臺灣近來有些地方的家具展,甚至書展,也請來上圍豐滿的日本色情片女優(yōu)這類辣妹來代言,就實在令人不太敢恭維了。難道只要可以吸引人群注意,什么樣的招數都可以用?
有知情人士透露,展場女郎表面風光無限,其實過得很辛苦。為了保持清瘦的身材,厭食、暴食等飲食障礙成了家常便飯,且周遭同業(yè)生活糜爛,煙酒不離手更是常有的事,甚至有可能養(yǎng)成侵害身體健康的惡習。在學校,逃課、蹺考試、蹺實習,成為她們的注冊商標,和同學的關系也因為生活形態(tài)不同而日漸疏遠,加上喜好光鮮的人格特質,不少人還產生焦慮、憂郁等情緒障礙。即使是號稱美麗的容貌,在功課和工作的雙重壓力,以及不良習慣的侵蝕下,也只能借著化妝,在鏡頭前自欺欺人。
有人投書媒體呼吁,臺大學生承受了社會這么多關愛,享用了島內這么多資源,誠如李校長所言,應該在專業(yè)領域上有更好的發(fā)展,將智慧、才能發(fā)揮到最大,對人類社會文明有所貢獻。
前臺灣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話說得最重,他受訪時痛批:“臺大畢業(yè)生靠外貌走秀、為商業(yè)產品代言,是庸俗到極點的工作,而且不只臺大生,任何人都不應該出賣色相!”
媒體:問題在社會的輕薄化
島內媒體也加入了這場討論,許多媒體評論說,其實雙方都沒錯。
從歷史的觀點看,社會開放,觀念多元化,本來是必然的趨勢。在傳統(tǒng)的職業(yè)和階級觀念皆已改變的情況下,如果師長強調大學生應做更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可能會讓年輕人自己作出不同的詮釋,甚至感覺有代溝上的落差。
畢竟,社會提供的選擇條件,是比幾十年前大大不同了。誰說演藝事業(yè)一定就是“可惜”呢?即便演藝事業(yè),難道就僅僅只靠外表,靠擠胸露乳嗎?島外的演藝圈,不乏高學歷的智能型從業(yè)者,臺灣是否可能也走向那個方向?
但李嗣涔校長的感嘆,也具有正面提醒的價值。不管是否臺大畢業(yè)生,重點是自我期許和定位。所以,大學老師與其感嘆辛苦教出來的精英學生投身演藝事業(yè),不如教導年輕人具備對職業(yè)生涯的判斷力,畢竟社會需要多樣化的人才。
《聯(lián)合報》評論進一步指出,這個命題,并非“當展場女郎好不好”的簡單辯證而已。問題在于,近幾年臺灣社會的“妹”現(xiàn)象,已泛濫到令人不知所措的地步。
無論校園、網絡、各行各業(yè)、乃至大街上,隨便一瞥,年輕女性就被收進正、辣、恐龍的各色籮筐里,供人品頭論足。這種“姿色至上”的潮流,不知不覺散發(fā)的性別偏見及容貌歧視,更值得警惕。
當媒體每天出現(xiàn)的都是非“正”即“辣”的“妹”新聞時,即使是臺大人,又如何免于這種簡單思維的框架?臺灣高等教育泛濫,質量無法隨量而升,更讓社會庸俗風氣入侵校園,這只是其中一隅。
評論說,“妹現(xiàn)象”的泛濫,其實是臺灣社會輕薄化、膚淺化的表征。這個問題的最終癥結,其實是在臺灣,而不在臺大。(特約記者 閔喆)
參與互動(0) | 【編輯:朱鵬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