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三日,一個名為“絕代三寸,風華金蓮”——臺灣人與三寸金蓮的展覽在臺灣故事館展出。目的在于讓民眾通過了解三寸金蓮鞋產(chǎn)生的歷史和演變,進而了解曾流行于大陸和臺灣的纏足文化。展覽共展出由臺北縣土城廣川醫(yī)院院長,也是三寸金蓮文物館館長的柯基生收集的三寸金蓮鞋真品四十六件。圖為工作人員正在向觀眾展示臺灣婦女曾穿過的三寸金蓮鞋。 中新社發(fā) 陳立宇 攝
|
中新社臺北一月三日電(記者陳立宇 孫自法)一個名為“絕代三寸,風華金蓮大展”——臺灣人與三寸金蓮的故事三日在臺灣故事館展出。目的在于讓民眾通過了解三寸金蓮鞋產(chǎn)生的歷史和演變,進而了解曾流行于大陸和臺灣的纏足文化。
展覽共展出由臺北縣土城廣川醫(yī)院院長,也是三寸金蓮文物館館長的柯基生收集的三寸金蓮鞋真品四十六件。其中年代最久遠的為一對明代的織繡三寸金蓮鞋,據(jù)稱為臺灣目前碩果僅存,收藏時間最久遠的三寸金蓮鞋。
柯基生介紹說,婦女的纏足,早在五代十國時期就開始了,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古時候的女子,從四五歲起便開始纏足,把腳纏得前面尖,后面寬,腳面鼓得像三角形,整個腳掌縮成弓形,故稱弓足。所穿的鞋子便叫做弓鞋。也就是三寸金蓮鞋。
臺灣婦女的纏足系自中國大陸傳來?禄f,宋代時由于到福建任地方官的朱熹的倡導,閩南纏足的風氣開始逐步形成,后來又隨移民傳到臺灣,明清時臺灣纏足的風氣盛行,有近百分之八十的婦女都是纏足的。甚至更有以是否纏足區(qū)分貴賤的,故流行有“小腳是娘,大腳是婢”的俗語。至一九0五年,已是日本占領(lǐng)臺灣十年,仍有七成的婦女纏足。
“因氣候生活習慣的不同,福建、臺灣的弓鞋和長江流域的湖南、湖北相比,也有明顯的不同,如福建、臺灣的弓鞋,鞋后幫必加縫一大塊提跟并合為高鞋跟,鞋身往往如圓柱或大塊面團,鞋口則為圓形加方形。湖南、湖北較常見的則為平底無根,鞋口為長形或長方形!笨禄f。
記者在展覽中看到有一對做工精美,上面繡著鹿、龜、喜鵲等圖案的三寸金蓮鞋?禄f,這些圖案是要表達岀一個祿壽喜的意思。鹿、喜鵲是取其諧音,龜則是取其長壽的意義。這種鞋也稱喜鞋,長江流域地區(qū)的弓鞋,很多都帶有這樣的圖案。
他說,他研究和收藏三寸金蓮鞋及纏足文化已有三十多年,與大陸的同行也多有交流,希望有一天, 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也能到大陸展出。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