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論這件事時,我先舉個例子。在雄鹿與火箭的中國德比那一天,NBA在北京組織了一個有400多球迷參加的“觀戰(zhàn)派對”,現場有80%的球迷支持火箭,他們雖然也為阿聯喝彩,但那是在火箭勝局已定的情況下。
我的觀點是,阿聯想要取代姚明的地位沒有那么容易。對于火箭,中國球迷有著長達5年的感情基礎,我們經常會在評論其他隊伍時想到火箭。在談到某一位球員表現好時,大家都會情不自禁地說:“這哥們真好,能不能換到火箭去?”但對雄鹿則不會這樣。對雄鹿的認識都是阿聯去了后才產生的,才認識了里德、博古特、威廉姆斯。而進入第六個賽季的姚明,無論是球隊戰(zhàn)術還是自身地位,都邁入了一流球星的行列。阿聯雖然給了大家十分深刻的印象,可他還不是球隊的“面孔”,不是核心。
不可否認,阿聯崛起的勢頭非常兇猛,他的球風和個性特征吸引了一大批球迷的擁護,褒易貶姚的情況也的確存在。但換個角度來看,對于姚明的批評聲多、失望大于期望也是因為姚明受到的關注度更高。他被置身放大鏡下,每一個錯誤都容易被夸大。而大家對雄鹿的期望值低,只關注阿聯的表現,自然有更多的褒揚聲音。從整個趨勢來說,這樣的現象只能說是暫時的,隨著阿聯在NBA征戰(zhàn)多年,大家對雄鹿的逐漸了解,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會達到一個平衡點。
如果從中國籃球的角度來看,阿聯取代姚明成為第一球星的情況是不會發(fā)生的。在國家隊的戰(zhàn)術,阿聯更多的任務是輔助姚明。在影響力上,姚明在國際和國內所得到的認同也是阿聯難超越的。我們當然希望阿聯成為下一個諾維茨基或者加內特,但他所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楊毅)
(作者系著名籃球評論員、《體壇周報》籃球版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