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 | 戴龐海:黃河文化何以走向世界?
(東西問)戴龐海:黃河文化何以走向世界?
中新社鄭州6月16日電 題:黃河文化何以走向世界?
——專訪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戴龐海
作者 楊大勇
在世界文明進程中,大河文明占據(jù)著重要位置,黃河文明更是塑造了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與身份認同。伴隨著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戰(zhàn)略的提出與推進,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引發(fā)廣泛關注。鄭州大學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歷史學院教授戴龐海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圍繞黃河文化對世界文明的影響、如何推動黃河文明與世界文明對話等進行解讀。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黃河文化在中華文明中占據(jù)何種地位?
戴龐海:黃河歷史悠久、流域綿長,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搖籃,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chǎn)。
黃河文化作為一種文化體系,有其鮮明的特色,它是黃河流域先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黃河文化在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更迭中塑造了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與身份認同,是中華文明的母體,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和主干,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全球華人的精神原鄉(xiāng)。
黃河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主體與突出代表,對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黃河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后,黃河文化迎來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大好時遇,也是黃河文化融入世界文明,與世界其他河流文化交流互鑒的歷史機遇。
中新社記者:黃河文化對世界文明有哪些影響?
戴龐海:黃河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哺育了占世界總人口約20%的中華民族,這是其最大的貢獻。發(fā)源于黃河流域的黃河文化隨著中國歷史的發(fā)展不斷向外傳播,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黃河文化不斷走向世界。
尤其是以黃河文化為基礎形成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等,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文化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中華文明以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為中心不斷發(fā)展、壯大,并創(chuàng)造出對世界文明史有重大貢獻的商周文明以至漢唐文明,在中國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創(chuàng)造了偉大奇跡。
歷史上,黃河文化向東,傳入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發(fā)生了“箕子赴朝”“徐福東渡”等歷史典故;向南,與長江文化相互融合,眾多客家人、河洛郎越過嶺南,漂洋過海深入東南亞,把黃河文化帶到海外;向北,影響了西遼河流域,并越過白令海峽,影響了北美、中美洲地區(qū);向西,漢代張騫、甘英等出使西域,開辟從長安(今西安)經(jīng)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絲綢之路,建立起中原王朝與西亞和歐洲的政治、貿(mào)易等聯(lián)系。隋唐時期,絲綢之路交往進入繁榮鼎盛時期,經(jīng)濟貿(mào)易往來頻繁,對外文化交往極為活躍,日本等國家派遣大量使節(jié)、留學生等來華交流。宋朝時,中國對外開放走向巔峰,高度重視對外貿(mào)易等,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向東延伸至北宋都城汴京(今開封)。唐宋時期的都城長安和東京汴梁成為當時全球范圍內(nèi)最發(fā)達的國際性大都市,其城市文明對世界文明影響巨大。通過這些文化橋梁,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遠東文明才得以聯(lián)結、傳播,促進了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人類文明程度的共同提高。
中新社記者:黃河文明是如何與其他大河文明交融互鑒的?
戴龐海:從全球范圍看,大河文明都是一種顯著存在。大約5000年以前,中國、印度、埃及、兩河流域以及地中海的克里特島幾乎同時進入文明社會。四大文明古國都是在適合農(nóng)業(yè)耕作的大河流域誕生、發(fā)展起來,其各具特色的文明發(fā)展史,構成了燦爛輝煌的大河文明,對整個人類進步作出了偉大貢獻。
在此背景下,黃河、尼羅河、多瑙河、萊茵河、伏爾加河等流域文化得以繁衍生息,并且相互之間有了交融互鑒。
改革開放后,黃河文化同尼羅河、多瑙河、萊茵河、伏爾加河等流域文化交流合作更加緊密,主要是“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譬如學術交流、文化旅游、建立大河文明聯(lián)盟、為留學生開設中華文化課等。
正是在對外開放與交流過程中,黃河文化不僅擴大了自身影響力,也不斷從其他地域和民族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從而形成了具有開放、包容氣質的黃河文明。黃河文明與周邊國家及地區(qū)的交流交融,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歷史范本。故而更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黃河的起源、演變、特性、治理歷程與黃河文化,可以為人類適應自然、改造自然提供科學依據(jù)。
中新社記者:當前背景下,如何傳承好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
戴龐海:要對外傳承好黃河文化,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需在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內(nèi)涵基礎上,找到適當?shù)膫鞒蟹绞健?/p>
當前,“一帶一路”倡議加速推進,為弘揚黃河文化帶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機遇。應以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為主題,將黃河文化的傳承與絲綢之路、大運河文化帶保護等具體項目結合起來,堅持文化引領、產(chǎn)業(yè)融合、生態(tài)優(yōu)先、開放合作、創(chuàng)新驅動,努力把黃河打造成全球體驗華夏歷史文明的重要廊道,全球華人尋根拜祖的圣地、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
首先要深入挖掘和整合黃河流域文化資源,以及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積極構建黃河文化品牌并大力對外推廣,從而有效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自豪感和凝聚力;其次要著力塑造黃河文化品牌,逐漸構建起跨文化交流與融合的框架體系;第三要創(chuàng)新黃河文化傳播的渠道與技術,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迅速、受眾廣泛的優(yōu)勢,積極探索黃河文化傳播的平臺載體,運用現(xiàn)代數(shù)字化信息技術打造黃河文化傳播的新平臺,從傳播的可視性、趣味性、高效性和安全性全面提升黃河文化傳播的效率和效果,擴大黃河文化的社會認同感和國際影響力。(完)
受訪者簡介:
戴龐海,歷史學博士,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國學系創(chuàng)系主任,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尤其是中原文化的教學研究,兼任鄭州大學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旅游文化與規(guī)劃研究所所長、河南姓氏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南省文化旅游廳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原智庫旅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河南文化產(chǎn)業(yè)智庫專家委員會委員。出版有《國學簡史》《中國商會發(fā)展史》《中國文化史探究》《昨非庵日纂注譯》《中原文化大典•地理卷》等著作。
相關新聞:
國內(nèi)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01日 19:33:48
- 2025年01月01日 16:12:18
- 2025年01月01日 15:45:24
- 2025年01月01日 11:14:13
- 2025年01月01日 08:20:52
- 2024年12月31日 20:37:09
- 2024年12月31日 16:55:33
- 2024年12月31日 14:43:17
- 2024年12月31日 12:24:08
- 2024年12月31日 10: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