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余俊武:如何在海外以“文”促民心相融?
中新社悉尼6月22日電 題:如何在海外以“文”促民心相融?
——專訪悉尼華星藝術團團長余俊武
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如何讓海外華人文化藝術團體走出唐人街的“自娛自樂”,更多地與當?shù)孛癖娊涣?,消除隔閡和誤解,用文化藝術的形式構建起民心相融的紐帶?在海外從事35年文化藝術交流的悉尼華星藝術團團長余俊武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對此進行解讀。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請您談談今年4月到北京擔任首屆蘭花獎國際評委的收獲與感悟。
余俊武:蘭花獎旨在表彰獎勵全球范圍內積極投身國際文化交流事業(yè),致力于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推動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的外籍人士或機構。蘭花獎的設立,不僅面向全球范圍,涵蓋“大文化”領域,而且具專業(yè)性、權威性,包含國際視野、人文情懷,目的是把全球文明倡議落實到具體行動。不同的文明有各自不同的價值觀,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相同的,加強文化交流,增進各國民眾相互了解,有助于消除隔閡和誤解,有利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在海外的文藝工作者,我們更要不斷開拓文明互鑒新領域,構建民心相通新磁場。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tǒng),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財富。從事文化藝術工作35年,讓我深刻感悟到海外文化藝術團體所具備的三大優(yōu)勢:人脈、渠道和認知。因為我們長期生活在海外,從家庭到朋友建立了厚重的人脈關系。工作生活的交往,文化藝術項目的舉辦,讓我們在當?shù)亟⒘耸煜さ那篮秃献麝P系。此外,多年的海外生活,也讓我們本著包容多元的心態(tài),融合其他民族的精華,表達對自身文化的獨特感悟,用具備海外特色的藝術語言,把中華民族傳統(tǒng)中蘊含的精神價值、文化意識在海外傳承。
中新社記者:悉尼華星藝術團這些年是如何發(fā)展壯大的?
余俊武:讓我欣慰的是,35年來我始終從事著自己喜愛的文化事業(yè)。我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具備文化藝術項目操作的一定優(yōu)勢,再加上年輕向上的信念,讓我們在當時的澳大利亞傳播中華文化有較好的條件,而當時中華文化在澳大利亞的傳播也才起步,空間非常廣闊,使我們得以從粵語話劇、古裝劇、童語劇、藝術學校、一直到舉辦海外春晚、登上悉尼歌劇院等,多元化拓展。1990年8月24日,澳大利亞華人文化藝術界聯(lián)合會(澳華文聯(lián))正式注冊成立,我被選為主席。緊接著當年的春晚《游子情》,1993年悉尼歌劇院的《中華魂》,1994年的《94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這三臺晚會,使澳華文聯(lián)內部磨合了專業(yè)班底,積淀了社會知名度,產生了平臺的蝴蝶效應。每逢中澳建交等節(jié)慶假日,我們就會舉辦大型文藝活動,邀請眾多民族藝術團體加盟,形成多元文化交流的態(tài)勢,也備受各界好評。2006年,澳華文聯(lián)被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特批為文化公益免稅機構,并有權接受捐款,成為澳大利亞政府對于捐款方的捐款給予免稅的“雙免”文化機構。
2014年,悉尼華星藝術團在澳華文聯(lián)掛牌成立,華星藝術團的“團”字,是一個“團結”的“團”。只有凝聚起本土熱愛中華文化的專業(yè)人士和藝術團體,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服務僑社、回報社會。目前,悉尼華星藝術團旗下?lián)碛?3個藝術團體、2000多名演員,包括舞蹈團、舞蹈學校、時裝團、合唱團、民樂團、京劇社、越劇團、合藝社、朗誦團、童聲合唱團、腰鼓隊、華星劇社等。
中新社記者:悉尼華星藝術團如何走出唐人街的“自娛自樂”,更多地與當?shù)孛癖娊涣?,進而走向主流社會?
余俊武:幾十年在海外從事文化藝術交流,讓我從中深深地感受到,海外華僑華人對弘揚中華文化的渴望,如何在沒有組織架構、行政約束、資金往來的基礎上,把這些松散的團隊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澳華文聯(lián)和華星藝術團像一個圓桶的桶箍把飄落在海外的一個個藝術家、藝術團如桶板一樣箍在一起,形成團結一致的同心桶結構,并用這個桶在當?shù)卮虺鏊畞頋补嘀腥A文化海外交流的土壤。大家齊心協(xié)力,積極參與澳大利亞各市郡政府主辦的嘉年華藝術節(jié),定期服務幾十所安老之家老人院,并在悉尼創(chuàng)立了“華星閃耀”“中秋月兒圓”“我用創(chuàng)意上華星”“華星藝術節(jié)”等文化品牌。長年累月的積極參與、愛心奉獻與項目積累,形成了悉尼華星藝術團與當?shù)刂髁魃鐣暮献髂J剑噙_53個藝術團的優(yōu)勢,已發(fā)展成為澳大利亞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海外走出了一條社會公益文化發(fā)展之路。據澳大利亞官方統(tǒng)計,每年觀看華星藝術團參與,由各市郡政府主辦嘉年華藝術節(jié)演出的人數(shù)達上百萬人次,其中約65%是非華語背景的觀眾人群。
中新社記者:在中國提出全球文明倡議的背景下,中澳文化交流與合作如何拓展更廣闊空間?
余俊武:文化的本土化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項目與項目之間的合作,促進了相互了解,增強了參與和認知感。澳大利亞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度,從文化政策上,該國希望各民族的文化藝術豐富多彩、百花爭艷。而美美與共、民族和諧、文化交融煥發(fā)出來的文明風采,也讓我們深刻體會“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悉尼華星藝術團體在海外本土化的蝶變與升華,正是從具體而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項目開始,一點一滴發(fā)揮了潤物細無聲的民心相融作用。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路徑,為人類社會何去何從提供更多思想指引和啟迪。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致力于促進各民族相互了解,推動多元文化和諧共融,也為中澳文化藝術融合提供了新契機。(完)
受訪者簡介:
余俊武,1984年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87年3月留學澳大利亞悉尼。1992年,憑借自編自導現(xiàn)代話劇《尋夢》兩度榮獲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藝術創(chuàng)作”獎,藝術檔案被澳大利亞國家藝術館收藏。1994年,榮獲澳大利亞移民部長頒發(fā)“社區(qū)貢獻”銀質獎。1999年,榮獲首屆澳大利亞“南十字星”金獎。2006年,榮獲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優(yōu)秀澳大利亞人”最佳提名。2008、2009、2015年,三度榮獲悉尼市政府主辦的中國春節(jié)嘉年華“藝術獎”。2016年,榮獲“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獎。2019年,悉尼華星藝術團被授予“華社之光”榮譽。2023年,受聘為首屆“蘭花獎”國際評委。
東西問精選:
- 2025年01月03日 16:44:10
- 2024年12月28日 20:37:20
- 2024年12月26日 11:29:11
- 2024年12月25日 10:23:32
- 2024年12月22日 18:51:29
- 2024年12月14日 20:14:06
- 2024年12月11日 16:14:39
- 2025年01月07日 20:45:37
- 2025年01月05日 21:23:51
- 2025年01月05日 19:21:38